就在2024年12月底,一条新闻标题迅速引起了广大民众的热切讨论。
携带乒乓球不允许上高铁,这是怎么一回事?小小的乒乓球难不成有什么安全隐患吗?
点开新闻后可以看到,一男子平时喜欢运动,偶尔外出时会随身携带运动器材。
某日,该男子在携带乒乓球准备上高铁时,却被安检人员提醒:乒乓球不可以带上高铁。
在普通民众的认知当中,不允许带上高铁的东西可以是管制刀具、烟花爆竹,可乒乓球也不让带却是头一次听说。
对此,很多民众怒骂这是在小题大做,可铁路部门其实也是有苦难言,到底怎么回事?
一、乒乓球不能上高铁?
在中国,说到乒乓球,几乎没有人会感到陌生。
原因就在于,这一起源于国外的桌面运动,自进入中国以后便迅速发展壮大,甚至逐渐成为了我们的“国球”。
不仅如此,乒乓球在国内发展至今,已经逐渐成为帮助我们在奥运赛场上收割金牌的最佳运动之一。
广大普通民众,也变得热衷于在茶余饭后来上一把,权当消遣娱乐的一种方式。
乒乓球这项运动亲民,一双拍子一个乒乓球就可以打,不受场地环境的限制。
男女老少妇孺儿童都可以感受其中的乐趣,并且长期打乒乓球被证明对身体还有诸多好处。
可就是这样一个广受欢迎的运动,却被爆出来一则令人感到哭笑不得的新闻:乒乓球竟然不允许被带上高铁!这是怎么回事?乒乓球怎么就成了高铁的违禁物品呢?
有不少网友脑洞大开,在相关新闻的评论区留言:“难不成是因为乒乓球太好玩?担心乘客们在车厢玩耍影响乘务员工作?”
还有的人则是直接愤怒发泄,直言相关部门这是小题大做没事找事。
事实上,相关专家早已给出了权威答案。
原来乒乓球看似“人畜无害”,但它外部的材质却不可掉以轻心。
高铁不允许携带乒乓球,就和它的材质——赛璐珞有关。
乒乓球材质的秘密就像是一个小小的火药桶,乍看没有任何危害,细究下来却是暗藏玄机。
二、赛璐珞的故事
什么是赛璐珞,它是硝酸纤维素塑料的俗称,也被认为是塑料这一大家庭的“老祖宗”。
原因就在于,它被普遍认为是全世界第一种热塑性塑料,也是历史上最早被发明的热可塑性树脂。
19世纪末,赛璐珞初次问世时曾被认为是工业革命的奇迹之一,由于其透明、轻便、易加工的特性,一度被广泛用于制作电影胶片、梳子、玩具、乒乓球甚至是象牙制品的替代品。
然而,就是这样一个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材料,却在后来被人们意识到存在一个致命的缺点:极易燃烧。
没错,刚才提到赛璐珞是硝酸纤维素塑料的俗称,它的主要成分是硝酸纤维素,这种化学物质本身具有极强的易燃性。
它的燃点低、燃烧迅速,甚至可以直接被火花点燃。
1899年6月8日的美国《旧金山呼喊报》上,就曾报道同一天内连续发生的三起赛璐珞梳子起火事件。
甚至在过去的电影放映过程中,关于赛璐珞胶片自燃的事故也屡见不鲜,曾引发多次严重火灾,很多珍贵的胶片原片也因此消失。
这就导致赛璐珞后来逐渐变得鲜少使用,唯独乒乓球仍然在使用这一材料。
乒乓球的材质为什么始终坚持使用赛璐珞?这是因为乒乓球需要自身拥有极轻的重量和良好的弹性,而赛璐珞恰好满足这些要求。
因此,从20世纪初至今,赛璐珞一直是制造乒乓球的主力材料。
三、高铁为何禁止乒乓球?
大家有没有想过,为什么吸烟这一行为在火车是允许的,在高铁却极力禁止?
原因很简单,高铁相较于火车,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便在于其行驶速度快,对安全的要求也要更高。
正因如此,任何可能影响到高铁安全的物品都会被列入禁带名单。
赛璐珞材质乒乓球之所以被禁止,就是因为它的易燃性,和在高铁吸烟一样对列车有着极大的安全隐患。
在高铁这种封闭且人流密集的环境中,易燃物品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隐患。
别看乒乓球的体积小,可它自身的材质就决定了其具备潜在的危险性,一旦遇到高温或明火的刺激就有可能迅速燃烧。
专家主动站出来作出解释后,仍然有不少民众对此感到不解,认为相关部门这是在小题大做。
很多普通民众表示,乒乓球本身体积小、重量轻,正常情况下很难成为安全隐患,就算燃烧也不会产生太大危害。
民众的这一质疑或许有一些道理,可如果我们站在高铁安全管理者的角度,就会意识到任何潜在的风险都不可能被低估。
万一真的因为乒乓球导致安全事故该怎么办?一刀切的禁令起码彻底避免了因乒乓球导致的意外出现。
提到一刀切这个词,很多民众想必会感到十分反感,认为有很多事就是因为一刀切变得麻烦且繁琐。
尤其是禁止乒乓球上高铁这件事,就不能找到一个更合理的解决方案吗?这就要提到规则制定背后的逻辑。
四、规则制定背后的逻辑
乒乓球被列入禁带名单引起了广泛的争议,有很多人甚至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其他一些看起来不是很合理的规则。
例如在机场登机时有严格的液体限制、禁止携带酒精饮品等等。
一开始,这些规则制定的初衷或许都是为了防范风险,但在实际操作时却严苛的几乎不近人情。
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?这就是规则制定背后的逻辑,风险和成本。
高铁、飞机本质上都是公共交通工具,其最根本目的并不是保证抵达目的地,而是要确保乘客安全,最大程度上规避任何可能威胁到乘客安全的风险。
甚至可以说,有些风险在日常生活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,但从规则制定者的角度和管理人员来看,宁可过度防范也不能放松警惕,这起码是最保险的选择。
再来看成本,你要知道执行安全检查本身也是一项成本较高的工作。
与其多花钱增加人力来进行更为严苛的筛查与车上检查,还不如直接将其列入禁带物品,对于上层管理人员而言明显更省时省力。
所以说站在不同的角度,就会发现规则制定的背后原来还有这么多的讲究。
乘客们对这一行为感到反感和不适是正常的,但这是为了保障安全的必要选择。
乒乓球是中国的“国球”,甚至可以上升至中国体育外交的重要工具。
1971年的“乒乓外交”事件中,就是这颗小小的乒乓球,让中美两国打破了长达20余年的外交僵局。
正因如此,乒乓球被禁止携带上高铁,被视为一种“潜在的危险”,公众产生情感上的抗拒是可以理解的。
更何况全国各地还有数量繁多的相关赛事,直接一刀切禁止携带乒乓球,岂不是对运动员也造成了不便?
上面已经介绍,赛璐珞是19世纪末诞生的产物,并从20世纪初开始成为制造乒乓球的主力材料。
但我们别忘了,时代在进步的同时技术也在发展,乒乓球的材质也已经得到了更新升级。
五、乒乓球材质的未来
乒乓球的材质并非一成不变,而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而不断优化升级。
赛璐珞材料,正逐渐被更安全、环保的材料取代。
近年来,ABS塑料材质的乒乓球正逐渐成为主流。
ABS塑料乒乓球的重量轻、弹性好,同时燃点更高,其安全性要远高于赛璐珞乒乓球。
2014年,国际乒联正式宣布启用ABS乒乓球,用于取代自1891年便开始使用的赛璐珞乒乓球。
值得一提的是,两种材料制成的乒乓球虽说直径相同,但其硬度、弹性、重量等指标都发生了改变。
当时的主流乒乓球运动员,也曾因乒乓球材质的变化而变得伤病频发,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成绩。
赛璐珞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粉尘,对生产线上的工人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。
自从2014年ABS乒乓球诞生以后,很多国家便以安全保障为由彻底禁止了赛璐珞的生产。
在中国,虽说赛璐珞乒乓球仍然可以在市面上买到,但ABS乒乓球也已经逐渐走向了公众的视野。
建议广大乒乓球爱好者可以选择这类材质的乒乓球,在上高铁、飞机时不会受到任何限制。
结语
2001年的香港码头,一个储存有50万枚赛璐珞乒乓球的集装箱,在34摄氏度的高温下发生了猛烈的自燃爆炸。
在世界范围内,赛璐珞乒乓球被列为危险运输品,仅可以使用海上运输,你认识到赛璐珞乒乓球潜在的危害了吗?
[免责声明]文章的时间、过程、图片均来自于网络,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,无低俗等不良引导,请观众勿对号入座,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。理性看待本事件,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,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。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、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作者,我们将予以删除。
参考资料:
这种乒乓球不能带上火车?原因揭秘 2024.12.28 央视新闻
乒乓球过不了安检”引热议,还有哪些运动器材不能带上高铁?2024.12.27 澎湃新闻
中国乒乓,不断前行 2024.08.04 果壳网